
原創 碎碎 在詞語里誕生
1.
6歲。
給他讀《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》,讀到老子莊子。
我:子,就是古時候對很有學問、很厲害的人的尊稱,就像現在叫人先生、老師。
他:我也很厲害,我是兒子。
2.
5歲。
冬夜,飯后散步。十六的月亮,又大又圓。
我:我們用三個詞來形容月亮吧,我先開始,明亮的月亮。
他:冷冷的月亮。
我:你覺得月亮很冷?
他:是啊,月球上不是很冷么。
我:第二個詞,圓圓的月亮。
他:涼涼的月亮。
我:月亮,是涼涼的?
他:是啊,我感覺好像涼涼的。
冷冷的,涼涼的月亮。他的表達很新鮮。與孩子的表達比起來,我的用詞庸俗陳舊。只有孩子才能“渾然天成”。
3.
6歲。
在地板上玩樂高時,談生死。
他:媽媽我會不會死?
我:你覺得呢?
他:你會不會死?
我:我會。
他:那我會不會死?
我:你可能會,也可能不會。
他:為什么?
我:你到時候,也許科學很發達,能解決長生不老的問題,那你就不會死。如果解決不了,那你就會死。
他:……
我:你怕死嗎?人死了是不是很可憐?
他:不怕。不可憐。
我:為什么?
他:還有天堂呢。還可以在天堂再活一次。還可以在天堂用紙錢買樂高哩。
說完他笑起來,埋頭繼續安心地玩他的樂高了。
4.
6歲。
晚上臨睡前的一個天問。有點重口味,卻又天然童真:
媽媽你都沒有雞雞
為什么能把我生出雞雞來?
應該女人都生女孩啊
那我的雞雞是怎么長出來的?
噢我知道了
是你身上的肉,組成了一個小雞雞
哪個小孩如果天生沒有雞雞,他的媽媽就會很傷心
因為那樣他就尿不成尿了
5.
6歲。
我出差去外地,闊別4日歸來之后,他的的即興表達,記錄下來像詩一樣:
媽媽
我每一個時間都想你
停不下來
我吃飯時間也想你
睡覺時間也想你
我上音樂課的時候也想你
就連我睡著的時候,也在想你
6.
一年級,剛入學兩周后。
他:媽媽,我們英語老師批評人的時候,聲音特別大,把我們都嚇死了,但是她的表情不變。
我:嗯。(腦補了一下那種場景,對他能捕捉到這種表現的反差,暗暗吃驚)
他:數學老師批評人的時候,表情有一點點變化,眉頭會皺。
我:噢。
他:語文老師批評人的時候聲音也很大,表情全都變了,頭會變紅。
我:頭怎么會變紅呢?
他:就是會變紅。
我:頭都被黑色的頭發蓋住了啊,怎么可能變紅呢。
他:我說的是額頭。
這種描寫要是寫在作文里,題目就叫“老師生氣的時候”,也很不錯啊。(但是老師會氣壞)還有,人生氣的時候頭會變紅,這種描述,真是很有趣,很卡夫卡很馬爾克斯很卡爾維諾啊。
7.
7歲半。
檢查他的作業,對他作業里寫的一個拼音拿不準,我想找書對照一下。
我:你的語文書呢?
他:我的語文書死了。
我:啊?
我們倆都笑起來。
對他這個出其不意的表達感覺很妙。這是不是代表他對語文書的態度呢,但他的表情又是輕松可樂的,有點類似于“你這個死鬼”之類的嬌嗔。
第二天下班接他回家的路上,跟他說,你昨天說的“我的語文書死了”是一個非常好的句子,非常棒。你用這一句話做開頭,可以寫一個童話啊。
他的眼睛嘩地亮起來,說怎么寫啊。
我說來,我們倆一起寫吧。我就信口胡謅,以這句話開頭編了個故事,最后是讓語文書起死回生,皆大歡喜的結局。講完后我問他這個童話好嗎,他說不好,我來重編一個。然后他就邊想邊編,給我講了一個,還把車上的靠墊和前面坐的司機也編進去了。雖然他講得磕巴,有漏洞,但畢竟是他的原創。他自認為比我編的好。我連連點頭,說很棒,你也會寫童話啦。
他嘴角上揚,享受到了任想象力飛揚的快意。
8.
8歲。
第一次參加鋼琴考級之后。
我:你的鋼琴老師都問我你考得怎么樣呢,你覺得呢,能考過嗎?
他:要是沒考過,是不是后果不堪設想?
我:呃,你們這個音樂學校的孩子考一級,以前的通過率都是100%。如果你這次沒考過,那就——
他:那就是沒考過的祖先?
我:……
他:以后第二個沒考過的,可以拜我為師,我們倆結個盟?
我:*&^%$#@*&
9.
8歲半。
我:你新換的這個鋼琴老師看起來也不錯啊,你喜歡嗎?
他:就是太幼稚了。
我:怎么幼稚了?
他:太愛笑了。
10.
8歲半。
我:你愛我嗎?
他:愛。
我:那你給媽媽打多少分呢?
他:99.8分吧。
我:(心虛地)不會吧。我覺得我只能得75分啊。
他:嗯,75分以上的,是安慰分。
哇還有安慰分。看著他淡淡的表情,我默默地想,好吧,情商已超過TMD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