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教育也芬芳
昨天下午,上了一節輔導課,說起來很正常,但上課前的一件小事回想起來,頗有意味。
打完預備鈴就去教室是我多年的上課習慣。昨天也如此,來到教室巡視一下,有的學生已經安靜下來開始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;有的學生在做習題;還有個別學生在竊竊私語。我并沒發現有什么異常,跟平時上課沒什么兩樣。
可是,當我轉身準備往黑板上寫該節課的學習任務時,卻發現有點端倪。黑板檫的還算干凈,但在其中下部,隱約可見兩個字“笨蛋”。盡管也檫過,是值日生馬虎、還是故意,那兩個字仍清晰可見。不是上節課老師的板書遺留,也不是學生的板演。我很快作出了這樣的推測。因為,這兩個字很特別啊!是學生的挑釁,還是他們的疏忽,還是某個學生的“杰作”,值日生故意留下,以觀事態的發展。我腦子里快速地去思考來判斷。
若是剛走上教學崗位那些時日,我定會暴跳如雷、怒火三丈,質問他們,是怎樣的學生,怎樣的素質;“一日為師,終身為父呀”,你們竟這樣對待老師,責成班干部去徹查這事;否則給他們點顏色看看,甚至停止給他們上課扭頭就走,找班主任來問個水落石出等等。
可我現在已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齡的老教師了,天天泡在學生堆里,多年的朝夕相處,對學生有了更深的了解,知其所思、所想,所為的一些套路了。教初中化學課,年年帶初三,學生處在這個年齡段,說幼稚不幼稚,說成熟不成熟,最愛標新立異,彰顯自我,張揚炫耀,刷存在感,拼命地維護自己的尊嚴,對異性充滿著向往與迷戀。
教學相長,在與學生的磨合過程中,我的內心慢慢地變得平和與柔軟,不再與學生針尖對麥芒,不再一點就炸,漸漸地讓我的教育生活返璞歸真,回到教育的常態,回到教育的原點。
想好了這些,我語氣非常平靜地跟可愛的學生們說:“同學們,請看黑板”,指著寫那兩個字的地方,學生們刷一下很整齊地抬起了頭,后面的學生或許看不清,但前面的學生看到了。
“認識這兩個字嗎?”我繼續問。
“讀出來”我接著說,前排學生整齊地讀了出來“笨蛋”。
他們聲音剛落,我接著問:“叫誰呢?”
有的學生笑了起來,有的學生莫名其妙,有的學生表情嚴肅。我又接著說:“跟大家開了個玩笑”,這時全班學生都放松了下來。
最后,我跟全班學生說:“同學們,以后不要在黑板上隨便寫這兩個字,我剛在微信朋友圈看了一篇文章,題目是,‘笨蛋,我想你了’。所以這兩個字是關系親密或特別要好的人之間相互叫的,請同學們私下去用,別再寫在這公開場合了。”這時再看看學生們,他們有點不好意思,臉上掛著狹黠的笑,處在青春期的他們都能理解我的所指。
此時上課鈴也響了。我把學習任務寫好,學生們繼續上自習了。現在回想起來,如果當時不理智,與學生較真的話,后果可想而知。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們,他們本無惡意,最多也就是搞個“惡作劇”。如果我們當老師的處理不好,就真成了名副其實的“笨蛋”了!
前幾天上課前,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。
因為我提前到教室,學生還沒有來得及擦黑板,左上角赫然寫著:“我不喜歡這個世界,我只喜歡你”。我們當老師一看就知道,一句有點曖昧的“雞湯”,我本不想發表看法,覺得讓他們放任自流一把也無妨,初三學生的日子實屬不易。但是好幾個學生看著黑板在讀,就不能再視而不見,打斷他們說:“同學們,感謝你們的厚愛,尤其是寫這句話的那位同學”。這時學生們都安靜了下來,笑嘻嘻的,有的學生表情有點不自然,臉頰泛紅;還有的學生顯得略微緊張,也許是在擔心老師訓斥。
“同學們,我喜歡這個世界,我不喜歡你們”,我故意把那句話改了。刷一下,學生全愣在那兒,不知所措。
學生們一個個都低下了頭,默默然。我又繼續說:“知錯就改,善莫大焉。你們現在正值學習的黃金時期,從現在努力,發憤圖強,充實自己、提高自我,做自己生命的貴人,不要讓將來的你,鄙視現在的你。”
“如果你們能夠做到讓明天的你優于今天的你,每日都能有所進步,我喜歡這個世界,我更喜歡你們”。“嘩——”,學生全都鼓起掌來,再看看他們,個個精神抖擻,身板坐得筆直,一雙雙明亮的眼睛閃爍著渴望上進的光芒。
教育無處不在,做一名教育人,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,是我終極的向往。讓教育充滿溫度與靈動,讓教育一樣芬芳可人。
作者簡介:
李彥麗,山東省東明縣第三初級中學化學教師。菏澤市優秀教師,菏澤市教學能手。喜歡讀書、旅游,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。
